新闻中心

NEWS_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 本所动态
  • 科研进展
  • 媒体报道
  • 交流&合作
  • 党建动态
  • 研究生动态
  • 产业关注
  • 领导关怀
  • 重庆日报:担起全国柑橘品种的半壁江山——探秘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
    发布时间:2022/09/26 | 供稿:栗园园 张永霖(实习生) | 编辑:姜国金打印

     > 核心提示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重要设施。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19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榜上有名。

    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由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柑橘专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研所(2001年中柑所整建制并入原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再并入现西南大学,实行校院共建体制)组建,成立于1960年。

    资源圃内现保存有9属24种14变种共1880份柑橘种质资源,资源数量仅次于美国国家柑橘资源圃,位列世界第二、全国第一。

    目前,我国主栽的柑橘品种有65%以上来自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可以说,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是我国柑橘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的主阵地。

    ▲九月十六日,位于北碚区歇马街道的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正在查看柑橘生长情况。

    初秋时节,暑热未退。

    9月16日,走进北碚区歇马镇的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以下简称“资源圃”),放眼望去,周边农田都是柑橘资源保存、选育、栽培的实验田。

    在田间资源保存圃,翠绿的果树上已结满青绿的果实,部分早熟品种果皮已泛出金黄。

    这里的柑橘形形色色:有的果形圆润,有的则状似柚子,似水滴形;有的表皮光滑,有的坑坑洼洼、满脸皱纹;有的果树果实累累,有的好多年都不曾结果;还有的柑橘自带异香,是高端香水的原料。

    果园里,资源圃负责人、西南大学柑研所品种资源及育种研究室副主任江东正带领学生对资源进行鉴定。一行人一路走,一路从树上摘下果实,用工具切开仔细闻嗅、观察。

    150亩的田间资源保存圃,保存有1880份国内外柑橘资源,把这些资源保护好、研究透、利用好,正是资源圃科研人员代代传承的初心。

    ▲9月16日,资源圃的科研人员正在对柑橘树进行修枝。

    收集资源

     > 1880份柑橘种质资源在重庆“安家”

    1880份资源从何而来?

    “到处收集来的撒!”江东笑道,顺势讲起资源圃的“家世”。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刚成立不久,我国农业种业发展拉开帷幕。

    开展种业研究,首当其冲的就是收集种质资源。作为柑橘的重要发源地,当时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在国际上却排不上号,更遑论对资源的收集、利用。

    1960年,在时任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所长曾勉主持下,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在重庆落地,此时名为“柑橘原始材料圃”。

    “重庆冬季无冻害,且没有检疫性病虫害,适宜大部分柑橘种质资源生长及安全保存。”江东说,随后天南海北的柑橘资源开始向重庆汇聚,这其中,一部分来自各省市提供,一部分则来自野外考察。

    作为资源圃的“老人”,自1996年到此工作以来,江东参与了两次大型全国野外资源综合性考察。

    他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的全国野生柑橘资源考察活动。当时湖南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条线索,在当地莽山自然保护区曾发现过野生柑橘资源,江东一行3人立即前往。

    徒步进山后,在无任何外界信号指引的情况下,3人在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攀岩走壁。每每在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从山坡上滑行至溪沟下,双脚落地的那一瞬间,每个人心中都会松一口气。

    “没办法,这些资源就爱长在这种地方。”江东说,野外考察危险无处不在,曾经在云南考察时恰逢雨季,他们的车子在前行途中就遇到落石恰从车前滚下,惊险万分,自那以后,每次外出考察,提前购买保险成了大家的惯例。

    正是多年的野外调查,让江东和同事们收集到了大坑野橘、莽山野橘、道县野橘、红河大翼橙、元江宜昌橙等一大批珍贵资源,为资源遗传背景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资源圃的科研人员正在测量柑橘果肉厚度。(资料图片)

    评价资源

     > 沃柑春见爱媛等品种均由他们引进和推广

    从资源收集到利用,中间还有关键一步——评价、鉴定。

    为了鉴定资源优劣,除了从外观上观察外,科研人员还要通过品尝,从香味、甜度、酸度等各个维度对资源进行评价。每年评价数量在50份左右,每份材料需连续评价3年,以确保资源鉴定结果的准确。因此,每年柑橘上市时节,就是江东最头痛的时候:“天天吃柑橘,后来嘴巴都尝不出味道了。”

    但更考验一个科研人员专业性的还是对资源的综合评判力。江东对沃柑品种的引进、推广,被资源圃科研人员津津乐道。

    沃柑是“坦普尔”橘橙与“丹西”红橘的杂交晚熟品种,于1992年在以色列研发成功。2004年,在一次中韩学术交流合作中,江东成功将该品种引入我国。

    当时,由于沃柑果子小且果核多,部分科研人员对其评价并不高。但江东却看到了它的“闪光点”:晚熟,产量高、品质好。

    “果子小、果核多这些缺点都能通过栽培技术改良、更换种植区域等克服。”他说,皮太软不利于运输,太酸或风味太淡才是一个品种致命的缺陷。

    2012年,恰逢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晚熟柑橘,江东与对方达成合作,在武鸣推广沃柑700亩。

    2015年果树挂果后,同事感到惊诧,沃柑到了广西后个头大了,风味也好,亩产上万斤。由于口感好,果实一上市每斤卖价便超过10元,每亩可创造产值10万余元。

    沃柑的成功还吸引了“褚橙”等柑橘品牌企业的注意,纷纷加入种植。如今,沃柑仅在广西推广面积就超过300万亩,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利器”。

    除沃柑外,时下火爆的春见、爱媛、丑柑等不少受消费者喜爱的柑橘品种,都是经由资源圃推广逐步走向市场。

    ▲9月16日,资源圃的科研人员正在提取柑橘叶片。本版图片均由首席记者 龙帆 实习生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利用资源

     > 培育国产品种打造柑橘“中国芯”

    “这些都是外来品种。”江东说,随着国际上对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地对品种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2000年后,资源圃就开始转向本土柑橘品种选育,推进柑橘品种国产化。

    当时,从事柑橘品种选育方向的曹立教授就开始思考:低酸的砂糖橘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果皮太薄不耐储运,在产量过剩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果皮变厚?

    看到爱媛30号这个品种的时候,他感到欣喜,由于爱媛30号果皮红且硬、酸度低、少核,于是决定以砂糖橘作亲本杂交试一试。

    2009年,金秋砂糖橘杂交成功——在保留了砂糖橘风味的同时,果皮增厚,更重要的是上市时间提前到10月下旬,比砂糖橘还早了近两个月!“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通过高换嫁接更换品种,能有效调整砂糖橘的上市时间,避免集中上市后的滞销。”曹立说。

    2015年,金秋砂糖橘通过国家柑橘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2000年前后,江东、洪棋斌等资源圃科技人员通过椪柑与清见杂交,培育出大雅柑品种。该品种与春见、不知火类似,果实大、易剥皮、果肉细嫩、水分足,但树势更强,便于管理。2014年,大雅柑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当地已推广10余万亩。

    红韵香柑、阳光橘柚、青秋脐橙、长叶香橙……随着10余年的科研攻关,近些年出自资源圃、西南大学柑研所的科研成果已逐步在西南地区逐步推广,效果开始显现。

    “现在我们每年都有两三个新品种申请国家柑橘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或登记。”江东说,为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目前资源圃的科研人员也在朝着早晚熟、耐储运、易剥皮、无核优质、抗病等方向,加快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柑橘品种,助力柑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话>>>

    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负责人、西南大学柑研所品种资源及育种研究室副主任江东:

    柑橘产业发展,需提高加工率加强品种保护繁育

    重庆日报:目前我国柑橘产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发展现状如何?

    江东:目前我国柑橘面积超3500万亩,年产量4000余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从品种上看,我们大面积种植的多为老品种,稍显落后;从产量上看,产能是过剩的。与此同时,与美国、巴西等柑橘主产国5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我国柑橘以鲜食为主,加工率不超过10%。因此,我国柑橘产业急需调整结构,增加加工比重。

    一方面,在柑橘种植上需要向品种多元化、功能多样化发展,并合理控制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加大果汁、陈皮、精油、香料、罐头等加工产品的生产研发,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重庆日报:近几年市场上受欢迎的春见、不知火、爱媛等柑橘品种大都是日本品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江东:这是因为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他们在柑橘选育上比我们早了100多年,我们在基础研究和材料上就比别人落后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大了对柑橘资源的保护、研究、利用,除了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外,目前一些地方也组建了省级柑橘种质资源圃,共同开展柑橘资源的收集、品种的选育工作。

    多年来,我们搜集、引进国内外柑橘资源加以保护、利用,促进了国内柑橘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国际上各国对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促使我们在育种上要加快步伐,同时要充分发扬科学家精神,勇于向重难点领域发起挑战。

    重庆日报:作为唯一的国家级柑橘种质资源圃,未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江东:首先,要继续加强对地方特异品种、野生资源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评价,稳步扩展资源遗传背景,挖掘优异特异性状的种质及基因,并在育种上加以应用。

    其次,近年来资源圃周边生态情况发生了一定变化,一些检疫性病害威胁日趋严重,由于资源圃内保存的许多品种资源已无原生地栽培,给品种安全保护带来一定挑战。我们将加大对种质资源的脱毒备份,同时开展超低温接芽保存技术的研究,为实现柑橘种质资源的永久保存做好技术准备。

    最后,进一步争取资金,改善实验设施及仪器设备,为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搭建更好的技术平台。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 您是第位访问该页面的朋友~ -
    • 概 况
    • 所 徽
    • 立所精神

    柑桔所成立于1960年,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麓,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毗邻大磨滩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918亩,是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科研机构,正在打造国家柑桔公园。点击查看【建所60周年工作回顾视频】

    •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
    • 电话:023-68349709、68349708
    • 传真:023-68349712
    • 网址:http://gjs.swu.edu.cn

    所徽“天圆地方”,反映中柑所人“壹志嘉树”,以推进柑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为立所根本之严谨风格和博大胸怀;核心的圆形简洁勾画出“柑桔”、形象反映出中柑所专注柑桔科研的行业特征;而围绕主体的弧线代表了科技,象征着中柑所人“修远求索”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星形元素立意中柑所人志在建立一个“方圆”宇宙之间柑桔科研领域的一颗的明星,闪闪发光,惠泽全人类。

    “壹志嘉树,修远求索”,分别选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橘颂》和《离骚》中的名句。这八个字是五十年来柑桔所人传承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精神风貌及办所理念的高度浓缩和凝炼提升,并与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辉映,寓意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