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由柑桔研究所十三名研究生组成的科技服务队在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王佳、江才伦、李鸿筠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歇马镇的卫星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情系三农,科服果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以柑桔的品种选择、施肥防病、栽培管理、保鲜技术、销售模式、生态果园为切入点,向当地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柑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柑桔研究所在柑桔方面的科研优势和成果,为果农们讲解有关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贮藏、柑桔品种的基础知识,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新的柑桔销售渠道和柑桔果园发展模式。
7月5日,柑研所实践队全体队员来到卫星村,果农合作社技术员刘队长热情接待,他一边带领大家参观自家果园,一边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卫星村的情况。村子背靠缙云山脉,共有四五千村民,上千户人家,村民中有四五百户专门生产柑桔,生产的柑桔品种主要有北碚447、奉节脐橙、椪柑等。次日,全体实践队员翻山越岭对整个卫星村进行走访了解,参观了部分果农家的果园,初步熟悉卫星村周边环境。
7月13日至15日,在卫星村村委邹书记、刘队长等四人带领下,整个实践队对卫星村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走访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涵盖家庭主要劳力数量、柑桔种植面积、柑桔年产量、销售渠道、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支出、柑桔主要遭受的病虫害、未来的生产规划等。队员们从调研中发现歇马卫星村柑桔种植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一,柑桔种植品种单一,果园管理粗放。村内大部分果农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不愿意尝试种植新品种。在果园管理上,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大都采用原始的种植方式,极少采用先进设备进行耕种,没有系统化、规模化的管理;第二,劳动力严重流失。受城镇化影响,村里大部分农户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仅靠老年人种地,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65岁,种植效率不高;第三,技术支持力度不够。村里常年仅靠果农合作社技术员刘队长一人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很多果农都仅凭经验种植,了解柑桔种植技术知识的渠道很有限;第四,柑桔销售渠道单一,贮藏条件差。果农仅限于在市集出售鲜果,没有有效的贮藏方式,一旦遇上恶劣天气,果子都只能烂在地里。
前些日子的阴雨天气让崎岖狭窄的山路变得泥泞不堪,有的队员在调研途中不慎跌倒,但仍然不顾伤痛跟着队伍继续前行;在做调查问卷时,有的队员为了与当地果农顺畅交流,在出发前恶补重庆方言;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大家主动帮助果农做家务、做农活。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当地果农的肯定和支持。看着汗流浃背的队员们顶着酷暑做调研,爷爷奶奶们都邀请队员们到自己家中纳凉休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团队负责人龙勇还一直担当后勤部长的角色,不仅帮助队员解决食宿、交通问题,还经常为队员送药、拿水、背包,因此大家都戏称他为“龙杂”。龙勇说,“活动既然要搞就要搞好,必须要做到当大家在实践活动结束的时候,能明显地体会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且能够让果农真正受益,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实践队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第三阶段的专业老师进果园对果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活动,第四阶段的柑桔生产技术知识交流会,以及第五阶段的实践资料汇总整理,调研报告撰写存档。
践行真知,苦尽甘来桔满园;筑梦基层,勤学笃实别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