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迁移到西南大学站群平台,不久后将正式关闭,
为防止您今后找不到我们,强烈建议您通过以下链接进入新版网站后,收藏新站点网址,谢谢!

http://gjs.swu.edu.cn

新闻中心

NEWS_CENTER

李家洋在院七届三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3-03-31 16:00:42加入收藏打印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扎实推进现代院所学科建设与全面发展

——在院七届三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李家洋

2013327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我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各位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中国农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116日,经过一年多时间筹备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获农业部、财政部批准立项;121,我院举行了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仪式;昨天,我们又召开了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会议。"科技创新工程"是我院立足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和我院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谋划提出的,也是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第三个国家级"创新工程"。创新工程的启动实施,实现了几代农科院人多年的愿望,已成为我院的重要中心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是组织实施好科技创新工程的关键;创新机制,提升能力,是组织实施好科技创新工程的核心任务。因此,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借助各位专家委员的智慧,集思广益,帮助中国农科院把握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形势,明确创新工程的实施思路和措施,扎实推进现代院所学科建设,大力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一流现代院所"建设与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下面,我就三个方面谈一些认识与想法,请委员们讨论。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意义重大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加速融合,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长期的实践证明,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决定力量。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就是要着眼于机制创新,着力于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院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一)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技创新工程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核心是围绕"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两大使命,把握世界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着力突破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有利于推进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建设

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重点是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着力解决我院发展中存在的学科分散重复、领军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机制不活等问题,全面增强我院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把我院打造成为"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和"决策智囊团",实现一流现代院所战略目标。

   (三)有利于示范带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的批复意见,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着力突出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因此,通过创新工程,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财政稳定支持模式,激发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等发挥先行先试、引导发展和示范带动的作用。

    二、以科技创新工程推动院所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

在科技创新工程的筹备过程中,我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梳理了我院今后一段时期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大命题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一)强化学科建设的主线牵引

大家知道,学科建设是科研院校等学科建设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确定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开展学科能力建设等内容。在科技创新工程中将学科建设作为工作主线,主要是基于下面三方面思考:

一是现代院所建设的需要。现代院所建设是一项综合、全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等诸多任务。如何将这些多、杂、散的建设任务和内容进行有效统筹,形成系统推进的工作局面,是每个研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科引领,就可以将人才、团队、平台、基地、制度等资源进行系统集成,达到培育学科优势、提升院所发展能力的目的。同时,就学科建设本身而言,我们去年本着"优"、"特"、"精"的学科建设原则与目标,重新梳理和构建了以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框架的三级学科体系,布局了八大学科集群、130个左右学科领域和300个左右研究方向。但学科建设不只是一个框架,而是包含了实质性的内容,既包括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等核心内容,也包括学科团队、学科平台、学科制度、机制建设以及科技合作与交流等重要内容,同样需要进一步着力推进。因此,学科建设成为一流院所建设的工作主线,始终贯穿于现代院所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是现代院所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是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需要。自主创新是科研院所的中心工作,需要发挥科学家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还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每个研究所都被赋予一定的职能,需要有一个发展定位,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尽管领域专业特色显著,也需要统筹于研究所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方向之下。这就需要有统领各项工作的主"纲",纲举目张,才能系统、深入推进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这个"纲",我认为就是"学科"。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科研院所围绕农业生产实际问题,通过学科知识的应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农业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不断创新,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科的内涵,推动农业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因此,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是科技创新工程有效实施的需要。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必须惠及各研究所及各学科团队。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科研的投入很大,但就我院的情况来看,还缺乏对各个研究所稳定支持的全覆盖,缺乏对各科研领域的持续支持途径,也缺乏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的支持渠道,在新型科研机制及人员激励机制的塑造等方面缺乏经费保障。所以,在科技创新工程筹备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和中央财政管理制度,积极与财政部、农业部沟通,并借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设计思路,设计出以我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为主线、以持续稳定支持学科团队开展自主创新、通过绩效激励手段促进机制创新的创新工程组织实施模式,得到农业部、财政部的认可和支持。

   (二)强化学科建设的能力提升

根据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我院在今后13年的实施期内,将重点围绕院三级学科体系,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主要开展科技自主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科研条件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因此,科技创新工程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综合能力提升工程。

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好科技创新工程,必须统筹和优化配置学科资源,推动项目、人才、平台、制度等资源向学科集聚,以实现培强优势学科,培优重点学科,培植新兴学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学科影响力的目标。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学科建设方案。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立足院所发展基础和战略定位,突出特色和优势,着力优化学科领域布局;以院三级学科体系为依据,以"研究方向"为基本单元,制定好研究所的学科科研工作方案和学科团队建设方案;以"学科领域"为基本单元,适度进行整合与优化,制定好研究所的学科平台建设方案;在研究所层面,围绕推动学科建设,制定好学科管理与制度建设方案、学科共建工作方案等,最终推动形成完整的院级学科建设方案,以指导今后我院各研究所的学科实质性建设和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加强学科人才与团队建设。要按照我院八大学科集群的发展框架,以强化优势学科领域和培优重点学科领域为重心,重点打造300个左右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学科团队。同时,优化团队功能与结构,科学配置首席科学家、科研骨干、研究助理等岗位人员,通过"青年英才计划"等人才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和聘用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等,注意年龄、性别、专业等的合理搭配,改善学科团队的学缘结构,构建结构合理、高效运转、开拓创新的创新团队。

三是强化学科平台和基地建设。要通过新建、提质和升级等方式,突出强化学科平台的系统性、配套性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结构,在学科集群层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和设计建设若干能够支撑共性学科领域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学科平台;通过提质改造和扩充新建,在学科领域层面,建设一批符合学科领域发展特点的专业性学科平台,重点在上、中游为主体的学科领域建设一批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题的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中、下游为主体的学科领域建设一批推动技术创新和集成熟化的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同时,按照学科建设需求,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条件基础好的综合性及专业性试验基地、示范基地及产业基地,构建与学科相配套的科技条件支撑体系,以支撑和服务各学科领域及其研究方向的创新工作。

四是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围绕学科团队未来三年和"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选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工程,强化对学科团队的稳定支持,提升各学科团队的工作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围绕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需要,探索大联合、大协作攻关机制,跨研究所、跨学科领域组织凝练一批重大的、管长远的科技命题,拟定创新目标和工作方案,通过科技创新工程,或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等渠道,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创新一批重大关键性技术,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研成果,通过转化应用,发挥成果的社会效益,提升我院的社会影响。

五是积极推动学科共建与科技合作交流。要建立开放办院、办所模式,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农业科研院所国际化发展,促进人才、平台、基地、技术、成果等资源共享与学科共建。对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要采取"优势占位战略",组织带领业内同行联合申报和实施重大项目,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对暂时没有优势的传统、特色学科,主要采取"借势发展战略",主动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积极借助其资源优势,培育学科优势;对新兴学科,主要采取"蓄势培育战略",积极开展学科资源积累,培养和引进人才,倾斜支持发展,逐步培育和形成较有优势的特色领域和方向。

六是建立完善院所组织管理和学科制度。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重点探索建立以院所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科学决策机制、以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学术咨询评议机制,以及以绩效激励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不断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研究所领导团队的激励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的科研治理制度、能上能下和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与激励分配制度等,充分发挥和保护科技人员的创造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和氛围。

   (三)强化学科建设的评价导向

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目标导向机制。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确立了学科建设的工作主线,学科评价就成为科技创新工程的方向标,也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于目前我院的每个学科领域水平参差不齐,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了解和把握学科状态,在学科建设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当前,我院学科评价的重点应为"学科领域"。要对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现状、发展态势、学科影响等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定性分析,既要全面把握各学科的发展状态和学科影响力、优势度,又要发现学科的主要问题、差距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引导推动学科建设。

学科评价中,要本着"科学、客观、严谨、规范"的原则开展工作,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先期选择部分学科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建立完善学科评价方法,然后主要通过研究所组织自我评价,对各学科领域在国内相同学科领域中的影响作出定性分析和判断。学科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三、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创新工程实施中的作用

过去的一年,院学术委员会及各位委员积极发挥学术咨询、评议作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参与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发展战略研究,为我院一流院所建设献计献策;二是参与开展学科建设研究与咨询,为院学科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积极参与重大命题和科研选题的凝练,为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等提供了决策参考;四是积极参与成果培育和院奖、省部级奖、国家奖的评审咨询等,帮助凝练创新点,提升成果影响;五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性、全国性、专业性学术会议等活动,增进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增强了学术影响。在各位委员的努力下,2012年我院科技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主要是:构建了院三级学科体系,明确了院所建设与发展方向;新增主持项目1559项、合同经费14.75亿元,科研立项和经费规模再上新台阶;成果培育与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取得一批"顶天"学术成果和"立地"实用性成果,国家奖成果数量和等级创新纪录,全院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奖成果8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全面建设,运行管理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提升;院校共建和院企合作不断深化,学科共建与协同创新进一步拓展。通过努力,我院一流现代院所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院学术委员会向各位委员、特别是院外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年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发挥学术咨询、评议等作用,不断强化现代院所学科建设,大幅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开创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工作新局面,为一流现代院所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我认为,学术委员会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积极开展科技战略研究,推动凝练形成一批农业重大选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四化同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一届政府也已开始全面履职,我们要密切关注和跟进各上级部门的新政策、新要求和新举措,积极开展农业发展态势研究,明确世界和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环境、科技与政策需求等,在粮食安全生产、畜牧业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与环境发展等方面,凝练提出未来30-5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重大命题,做到未雨绸缪、超前谋划、超前部署。

   (二)积极发挥咨询作用,推动建立完善学科建设方案

去年我们构建了院三级学科建设体系,今年将重点推动建立学科建设具体方案,组织开展学科评价试点工作。要积极开展学科发展态势研究,参与学科咨询与评价,指导学科科研工作方案、学科团队建设方案和学科平台建设方案等,推动形成与学科体系框架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建设方案。学委会要组织和参与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题会议等,推动学科发展。院、所两级学术委员会要充分履行职能,在院所建设与发展、科研选题凝练、学科建设与评价等方面发挥咨询和评议作用。

本次会议上,院科技局给大家提供了三个材料,分别是"学科科研工作方案"、"学科平台建设方案"和"学科评价方案",提请各位委员评议,请大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积极发挥评议作用,推动产出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要建立完善成果推荐机制,在重大成果培育和国家奖等奖励成果申报中发挥积极作用,重点围绕重大成果的创新点凝炼、申报材料审核把关、答辩评审咨询等,参与成果鉴定和成果评价,提升成果的创新性、影响面。同时,发挥专家评议作用,积极参与院奖、省部级奖和国家奖成果的咨询、评审等工作。今天下午,院里还要组织开展2013年度院科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具体评审说明,一会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科技局局长王小虎同志还要专门详细说明,请各位委员本着公平、公正、负责的精神参加评审。

   (四)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合作与学科共建

要发挥委员来自国内各单位的优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粮食主产区,推动我院与其他院校等建立大联合、大协作、全国"一盘棋"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联合、共建与共享。要积极利用学会、协会等平台,组织召开国际性、全国性以及区域性、专业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共商农业科技发展大事,促进学术交流。

   (五)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建立规范的科研活动制度

各位委员都是农业科技界的知名专家,无论是学术还是学风等方面,都是科技界的楷模。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学术道德、学风建设等方面率先垂范,指导和帮助农业科技人员自觉维护学术道德,严格学术规范,对一些倾向性问题、苗头性问题,提出监管意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中央、各级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十分关注,一些不怀好意的组织或个人千方百计、甚至花大钱私自找到我们的科研人员,请求帮助提供相关测试数据、研究报告等,有的夸大炒作,有的歪曲事实,误导公众,借机给我们党和政府抹黑,部分科研人员因缺乏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而被他们所利用。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所及科学家在横向合作研究、公众传媒、资质授权机构相关工作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决不允许科研人员私自承担相关组织和个人委托的科研任务。院、所学术委员会要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是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之年,也是"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推进之年,更是我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实施之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把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好、实施好,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实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一流院所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THE END

李家洋在院七届三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2013-03-31 16:00:42

农科院

李家洋

1813

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我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各位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中国农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 概 况
  • 所 徽
  • 立所精神

柑桔所成立于1960年,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麓,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毗邻大磨滩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918亩,是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科研机构,正在打造国家柑桔公园。点击查看【建所60周年工作回顾视频】

  •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
  • 电话:023-68349709、68349708
  • 传真:023-68349712
  • 网址:http://zgs.cric.cn

所徽“天圆地方”,反映中柑所人“壹志嘉树”,以推进柑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为立所根本之严谨风格和博大胸怀;核心的圆形简洁勾画出“柑桔”、形象反映出中柑所专注柑桔科研的行业特征;而围绕主体的弧线代表了科技,象征着中柑所人“修远求索”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星形元素立意中柑所人志在建立一个“方圆”宇宙之间柑桔科研领域的一颗的明星,闪闪发光,惠泽全人类。

“壹志嘉树,修远求索”,分别选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橘颂》和《离骚》中的名句。这八个字是五十年来柑桔所人传承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精神风貌及办所理念的高度浓缩和凝炼提升,并与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辉映,寓意深远 ...